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阜(fǔ)盛     敕(chì)造 茗(míng)碗
B.两靥(yàn)     忖(cǔn)度 钗钏(chāi chuàn)
C.怯(què)弱     纳罕(hǎn) 盥(guàn)沐
D.憨(hān)顽     惫(bèi)懒 纨绔(wán kù)
解析:A项“阜”读“fù”  B项“靥”读yè C项“怯”读qiè
答案:D
2.下列各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鼻腻鹅脂 俊眼修眉 形容憔悴   B.顾盼神飞   雕粱画栋 腮凝新荔
C.眉尖若蹙 鬓若刀裁 弱柳抚风   D.彩绣辉皇   粉面含春 敛声屏气
解析:B.粱→梁 C.抚→扶 D.皇→煌
答案:A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夫人因说:“……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B.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C.他也不问王老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D.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解析:A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B项不需用单引号;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原句是陈述语气。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
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湖涂,不明事理)
C.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
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
解析:B项中“风流”是“风韵”的意思。
答案:B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B.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解析:所谓比喻,是指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另一事物,以便说得更为生动鲜明,即本体与喻体应是不同类,但有相似性。而C项只属人物外貌上的比较。
答案:C

6.下面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B.《红楼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
解析:文中着力描写了凤姐、黛玉、宝玉等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行为等,当属详写,而对王夫人没有作详细描写。所谓虚写,即侧面描写,它与实写(正面描写)是相对的。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

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

“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7.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哪几个动作?意图是什么?
8.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9.“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王熙凤肖像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10.选出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文中画线部分贾母的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
B.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
11.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7.解析:关注能体现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动作行为的关键性动词,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她这样做的意图。可从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的句中找到“携”“打谅”“送回”三个动词。这些动作既可表示王熙凤对黛玉的亲热关心,又显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讨好贾母。
参考答案:三个动作“携”“打谅”“送回”。这样做既可表示对黛玉的亲热关心,又显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
8.解析:表情变化主要是指面部的神态变化。这种神态变化往往是随着心理、情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这并不困难,如“笑”“拭泪”“转悲为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等。分析变化的原因,只要结合语境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上下文可以看出其原因是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演戏功底强。
参考答案:喜,王熙凤表情两次改变。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
9.解析:肖像描写包括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服饰,高雅华贵,暗示她的身份地位、她的贫婪俗气。“丹凤三角眼”“吊梢眉”写出她俏丽和清秀的外表,也透露出她刁钻和狡黠的性格特征。这里应该是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答案:C
10.解析:此题考查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应结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来理解。黛玉是一个聪颖机敏的女子,但是她又不得不“步步小心,时时在意”,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心里推测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一定很特殊;贾母的一番话看似贬斥王熙凤,实际此语充满了贾母对王熙凤的厚爱,这也正反映出王熙凤放诞无礼的原因。
答案:C
11.解析:D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的连续发问,只是问并不要求回答,看似体现了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对黛玉大献殷勤,而实际上是她在贾母面前讨好贾母,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也是给林黛玉一个下马威。因此D项理解不正确。
答案:D
走进高考
一、阅读理解
(2006福建高考,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泪与笑
              梁遇春
    匆匆过了二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

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
    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百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
    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颤。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

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
    

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

。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
    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
    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
    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在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

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
    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
(文章有删改)
注:①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12.“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
13.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5.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
12.解析:画线句子出现在文章开头,是领起下文的句子,故对它领起的三、四、五段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笑。
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我们只好吃吃地笑。
13.解析:本题考查了修辞及句意的理解,弄清“降幡”的本体是“承认自己失败了的表现,句意就明确了。
参考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14.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意,联系该句前后语境作答。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15.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立意构思,视角独特即文章构思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这篇文章没有因循对哭与笑的常规理解,而是翻出新意,是最突出的特点。应抓住这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
二、语言运用
16.(2006福建高考,17)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

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目反映出的关键信息即关键词;分析前面所讲事例共同表达的意思,并加以概括。
答案示例:(1)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
(2)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