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我派人察看他那地方的云气,都呈现出五彩的龙虎形象,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不要错失良机!”
提示:这段话隐含着刘邦有一统天下的志向,同时范增从古人最虔诚的信仰角度劝说项羽,非常有力。从这里可以看出范增洞察深邃,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看准了时机就要去攻打他,说明范增英明果断,表明他是一个老谋深算、有远见卓识的谋士。这一论断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2)译文: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提示:张良献策,这是本文的关键所在。大战在即,一触即发。在对方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是“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及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他处变不惊,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3)译文: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提示:这两处的精彩之处在于鲜明地体现出了人物的性格,项王面对刘邦并不诚心的道歉,竟然随口就说出了给自己告密的人——曹无伤,可见怒气全消,显示出他的胸无城府、目光短浅。这为他后来的失败,甚至是自刎乌江,都埋下了伏笔。
范增“举玦”这一细节反映出范增的聪明、智慧之处。在这一绝好的杀刘邦的机会面前,他能当机立断,但令人遗憾的是,项羽置之不理,错过了大好机会。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项羽是一个有性格弱点的悲剧人物。
首先,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自矜功伐、自大虚荣。在其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而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因为刘邦的“欲王关中”而“大怒”。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的表现,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眼看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却因刘邦主动前来“谢罪”化解。项羽听出刘邦谦卑的口气,感觉到刘邦非常尊重自己时,自大虚荣之心便得到了满足,因而怒气全消。
其次,项羽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与刘邦对待告密者曹无伤“立诛杀”的果敢态度不同,项羽对待泄露军机的项伯采取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的宽容态度。
再次,项羽的悲剧性格还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与刘邦入关之后为图谋霸业而克制“贪于财货,好美姬”之欲相比,与刘邦拉拢项伯、卑词“谢罪”、在宴会上屈居下座而安之若素的能屈能伸的性格相比,项羽缺乏远见、谋事不深的性格表现得十分明显。
观点二: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
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的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
观点三: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功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的统治;他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因此,不能不说他是在客观上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用好对比手法,人物形象自然而然鲜活丰满、栩栩如生。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①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言行神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对立与差异中凸显人物个性;②要多种写作技巧综合运用,结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表现对比的内容;③对比的线索要集中明确,不蔓不枝。
范例展示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