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年,海宁(今属浙江省)陈元瑞汇集汉、魏至宋、元各家名迹及石刻佳本,编次为40卷。董其昌书长序,上海吴之骥镌刻。末刻“万历四十年岁次壬子玉烟堂模勒上石”篆书2行。是研究历代书法的良好资料,但多是旧拓本重刻,刻又欠佳。
《晚香堂苏帖》
万历四十四年,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陈继儒集苏轼书法,编为35卷,由释莲儒、古冰蕉幻、陈梦运摹勒。陈氏嗜苏轼书法,所见墨迹和拓本均为摹勒。随得随刻,采集极富,且少有伪本,所收书迹今多有不传。此帖前刻有孙克弘所绘苏轼像。帖名篆书。
《渤海藏真帖》
崇祯三年(1630),海宁陈息园集唐、宋、元各家书法,编为8卷。陈氏曾刻汇帖5部,以此刻最为精善,亦以此帖流传为最广。其中《灵飞经》为石本中第一,蔡京《大观御笔记》亦佳。
《古香斋帖》
莆田(今属福建省)陈比玉汇集蔡襄书法,编为6卷。前4卷刻蔡襄书诗帖,后2卷摹刻《万安桥记》,摹勒镌刻较精,明代专集蔡襄书法者以此最为有名。原石拓本流传较少,清代有翻刻本。
《快雪堂法书》无刻石年月。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冯铨汇集晋王羲之至元赵孟□历代书法家墨迹,编为5卷。因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并以此帖冠其首,因名其帖。宛陵(今安徽省定城县)刘光□摹刻。其中《洛神赋》一帖后有崇祯十四年冯铨跋,摹刻当始于此时前后。
《快雪堂法书》中收的王羲之《乐毅论》
刘光□为镌刻名手,刻法秀润,有“天画神镂”之誉。此帖后传入清宫内府。原石长短宽窄不一,且有木刻3版,入内府后将长短宽窄统一,并将木板换石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