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希腊剧场的第三个单元是舞台景屋(skene)。它在剧场的发展中出现较晚,是最后才用石块建造的,此后又经过几番修改。它原本只是舞池一边、一座临时性的帐篷或小屋,为的是使演员有个卫生间及休息场所,以及放置、更换剧服面具方便。后来有人在小屋靠近观众一面的墙壁上,绘上了配合剧情的景观,这样小屋就发生了布景的作用。希腊悲剧的剧情大都与王室有关,这个布景往往就是王宫的正面,当中是宫门。在《伊狄帕斯王》首次演出的时候,“景屋”可能是一列长形建筑,两边带有突出的前翼(paraskenia),在离观众席远的那一端形成了一个长方形背景。它与观众席并不相连,而在前翼与观众席之间的空间正好作为舞蹈场的入口(paradoi)。
景屋因为并非完全固定,它的外观可能年年不同,也可能剧剧不同。有人在屋基之前发现了一连串小洞,因而推测,这些小洞可能是用来固定连带着布景的直木棒用的,这种方法可以使换景迅速。但是,从剧本中写实性细节的匮乏看来,希腊人似乎不可能曾经尝试在他们的戏剧中创出拟真的幻象。然而,一个剧本中某些关于背景的描述,是很可能以布景技巧来表现的。
狄奥尼索斯神剧场观众区环绕在它的三面,座位约有12,000到17,000个。
狄奥尼索斯神剧场也运用景片(pinakes)作为演出的背景,有人认为它们只有一面,固定在景屋的墙壁上,或是墙壁前面的柱子上(柱子竖立在凹洞中)。另外有人认为景片可以有三面,称为活动三角架(periaktoi),同时挂在一个立轴上,成▲形,观众只能看到一面,但只要转动立轴,就可展现另一面,达到换景的效果。狄奥尼索斯神剧场也使用少数器械、其一是“推台”(ekkyklema),就像今天医院推动病人的平台。希腊悲剧中的凶杀、自杀等等行为、例必在场外发生,但死者的尸体,往往展示在观众之前,“推台”这时就派上用场。另一是“机器”(mechane或machina),它其实就是起重机,能把剧中神祇,凭空吊起、放下,让祂们进场、出场。欧里庇得斯悲剧的结尾,常常使用这种“机器神”(deusexmachina)的方式,来解决凡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当然,同样的机器也可以将人从表演区吊到场外,像《美狄亚》(Medea)的女主角就这样逃脱了敌人的追捕。虽然希腊戏剧行动大部份都在户外发生,有时候也显示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