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话,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以上两处对眼睛的描写,刻画出孔乙己当时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鲁迅作品中像对祥林嫂的眼珠、康大叔的眼光、范爱农的眼神的描写也都形象传神,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 突出特征法。
写人物,要突出特征,这样写出的人物才有个性,否则,就会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例如: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抓住了孔乙己穿着上的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长衫”就突出了孔乙己迂腐、买弄、死要面子的特点。在小说《故乡》一文中,作者写到少年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样就写出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同时又写出了他的家人对他的疼爱。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刻画藤野时,抓住了藤野先生“黑瘦”的特点来刻画藤野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特点。
五、 夸张描写法。
有时候文学作品里,适度的夸张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重要作用。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中,写到“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50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以上对杨二嫂的描写,夸张的写出了杨二嫂的身材形状,为刻画她尖酸、刻薄、自私的没落小市民的形象做好铺垫。再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也是采用了夸张描写法。作者用夸张、幽默、讽刺的语言刻画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六、 比喻描写法。
生动的比喻在刻画人物是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用“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来写中年闰土的手,这一比喻就形象的写出中年闰土的劳碌与艰辛;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个比喻来刻画中年闰土的麻木与无奈;用“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这一个传神的比喻刻画中年闰土神情呆滞与精神麻木。